關於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9/07/2025

昨天逛了逛書店,看到那本還在熱銷榜單展示的《我所看到的未來》,瞬間回想起十幾年前2012年末日論興盛之時。

當時網路的大資料,和今年年頭一樣,讓這個話題的熱度一再炒高。

我身邊有位很有見地的同事,他的一句話,瞬間醫好了我:

「世界末日之說我是相信的。但它不是今天,是幾千萬年,很久很久的以後。」

我開始明白,沒有人可以精准得預計到未來。只需要手上做好自己的事情,控制不了的事情,實在不需要太擔心。

回想自己當初執著於預言之說,大幾率是想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裡,找尋一絲一毫的確定性。事實上,沒有人能保證生活裡任何的確定性。有的只是發生了什麼,就去尋找解決方法。

正所謂:「生活本就是見招拆招。」

以為沒有風險的投資,以為勢在必得的機會,卻沒有想過,不確定性本身就是生活的一種常態。

因為很享受過程,所以並不會在乎結果。

Steven Jobs 曾經說過:

「Life can be much broader once you discover one simple fact: Everything around you that you call life was made up by people that were no smart than you. And you can change it, you can influence it…Once you learn that, you'll never be the same again. 」

(當你發現構建你生活的人,並不比你聰明,而且你可以改變並影響它,那生活就有更廣闊的出路,你也不再是過去的你 )

二:

「我覺得你們鋪頭提供的學習服務和別人不太一樣。」有位笑起來很好看的媽媽特登走過來和我說。

「不太一樣」這個字仿佛只有她和我才知道這種意義。

其實剛開業無人問津的感覺,的而且確有過自我懷疑。

「周圍可選擇的服務這麼多,為什麼我偏偏要選在這裡?」
「暑假就是在不同補習、學習中度過,這樣做是正常的嗎?」

因為我們一直在想在正常的「補習社」定義之外,提供一種「有溫度的服務」。

我們從小到大一直在應試圈打轉,為分數的高低而喜憂;

出來工作了這麼久,見過了公司很多MBA、GPA破四的學霸、一樣都在職場浮浮沉沉。

我們忘記了學生的身份,本就是應該要享受學習的過程;

我們好像走了很久,但是忘記了為了什麼而出發;

有時候,得到的僅僅一句鼓勵,就可以讓我們點亮前進的光。

我們在正常的「補習社」定義之外,提供一種「有溫度的服務」